罪咎


詳細規格    價錢(售價)   哪裡買
作 者: 費迪南.馮.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 者: 薛文瑜 出版社: 先覺出版 出版日: 2011 年 11 月 25 日



內容簡介:
◆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,繼《罪行》之後又一力作!
◆從800件真實刑案中汲取的人性故事,媒體高度讚譽,德國60萬書迷欲罷不能!
◆《明鏡週刊》暢銷書榜冠軍,作家、導演、醫師、律師、書虫、愛書人爭看,熱烈期待電影上映!
◆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-Institut 「翻譯贊助計畫」支持出版

法律與良知,在審判的天平上,究竟孰輕孰重?
人又應該為自己的過錯付出多大的代價?
換做是你,會選擇接受刑罰,還是寧可背負一輩子的罪咎?
罪與罰、公平與正義,從來都不簡單。

在罪的深淵中,人無所掩蔽,只剩下赤裸裸的存在。

犯了錯的人,未必都以接受刑罰作結,但罪咎可能就此生根,以超乎想像的方式,崩毀原來的世界。

【精采內容】
兩名女子殺人,各自被判無罪獲釋;一個司機阻止了可能的變態謀殺,卻遭判徒刑。一對伴侶殺了強暴犯,一生飽受不堪過往糾纏。九名管樂隊的凡夫俗子毀了某個女孩的人生,竟沒有任何人背負刑責……

費迪南.馮.席拉赫將刑事案件化為偉大的文學作品。這位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,再次執起毫無矯飾的紀實之筆,以其獨一無二的語言,輕聲但堅定的對善與惡、有罪或無罪,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道德責任,提出更尖銳而核心的質問。

【名家推薦】
◎吳念真
◎小野
◎光禹
◎黃國華
◎冬陽
◎盧蘇偉
◎張大魯
◎蘇絢慧
◎許澤天
◎詹宏志
◎藍祖蔚
◎戴立忍
◎林永頌
◎盧郁佳
◎王浩威
◎顧立雄
◎林峰正
◎吳宜臻
◎李偉文
◎彭樹君
◎陳玉慧
◎馮光遠
◎丁文玲

【好評推薦】
「閱讀這些故事,會產生一種只有在讀費茲傑羅或卡波提的作品時才會有的幸福體會。每一個字都恰如其分,透過一種清楚簡潔的文字風格,呈現出特有的詩意,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一部引人入勝的(我們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)電影。雖然書中人物及他們的故事發展出溫暖的人性,但在字裡行間也清楚傳達出,人類所造成的悲劇是無可避免的。」
──《週日世界報》

「馮.席拉赫的文字簡明曉暢,對主題的掌握精準到位,彷彿他向來就是作家。他是一個傑出的敘述者,因為他相信人、相信他們的命運。」
──蘇珊娜.拜亞,《明鏡週刊》

「和作者的上一本書《罪行》比較起來,《罪咎》艱難太多了。艱難,指的不是閱讀的過程,而是每一個「故事」讀完之後的感覺──鬱結於心、難以言語、不知如何是好。如果《罪行》的每一個故事都是一部電影的話,《罪咎》的每一個故事,對我來說則都是一次在毫無準備、毫無預料之際,令人毫無招架之力的撞擊。什麼罪?過程怎樣?誰加害了誰?破案了沒?正義是否得到伸張?這些因為書名有個『罪』字而自然產生的「閱讀預設」,最後你會發現它們似乎一點都不重要,因為它們只不過是作者用來逼使你思考、逼使你認真感受撞擊之後那種劇痛的工具而已。犯罪者、受害者、律師、法官、甚或法律本身,在這本書裡都已失去我們所熟悉的定義。天地不仁……掩卷之際閃入眼前的是這四個字。」
──吳念真

「我無法一次讀完費迪南.馮.席拉赫寫的這兩本書,因為太濃的哀傷和太悲慘的命運像是在一個暗夜不斷膨脹的妖怪。我得趕快逃離現場,怕被那個妖怪吞喫了。我知道我很快又會拿出他的書來繼續讀下一個故事。在我緩緩細嚼慢嚥他細膩的文字時,我的內心深處得到了一種共鳴和救贖。我是那麼熟悉裡面的痛苦和無奈甚至於絕望,不是因為我曾經經歷過完全相同的情境,而是我對那些痛苦完全能夠體會理解和同情。我會選擇創作,或許就是這個原因。」
──小野

「是非對錯,誰來評斷?形形色色的人生,透過律師柔軟的心靈,緩緩道出。」
──林峰正律師(民間司改會執行長)

「真正參與過審判的人都知道,不論在發現真實或妥適處刑上,審判工作確實艱難,誤判總是難免。加上,審判者對懲罰的過度渴望與急切,往往讓天平的一端,原本應該沉甸甸的砝碼,也就是無罪推定原則,變得像羽毛一樣地輕,正義與不正義的那條線也就因此更模糊不清了。」
──顧立雄律師(萬國法律事務所)

「如果要打官司,遇上費迪南.馮.席拉赫,請盡快迴避,因為他洞悉人性,讓你無所遁形。如果要讀犯罪文學,費迪南.馮.席拉赫是你最佳選擇,因為他的文筆犀利,布局迂迴,總在始料未及處,給你意外震撼。」
──藍祖蔚(影評人)

「當代最受注目的德國作家,他與眾不同之處在於,他的親身經歷真的與眾不同,很少人可以像他那樣地寫,他活在他的故事中,他自己便是故事的一部分。他不但可以上法庭為犯人辯護,說故事的能力和文筆又絕佳,老天,就有這樣的作家,讓我也不得不讀。我先是在《明鏡週刊》上固定讀他的專欄,現在也固定拜讀他的小說。」
──陳玉慧(旅歐作家)

「除了精采的故事與人性省思外,本書也為我們帶來最佳的法律教材。我國法律向來與德國淵源深厚,實際操作是否也像故事中的發展一樣,耐人尋味。」
──許澤天(成功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)

「失去了自我監控與覺知,失去了求助的勇氣與改變的力量,人其實就像是實驗箱中的小老鼠,逃不出被擺布的命運。……唯有承認人性黑暗面的存在,不再否認,我們才能真正學習正視黑暗的力量,通透黑暗面的影響。而不是在無知中被黑暗席捲,陷入無法自拔、無法意識與無法掌控的人性災難。」
──蘇絢慧(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)

「這是一本好書!不只是懸疑的故事,你還會看到自己內在的罪惡的對話!」
──盧蘇偉(作家、親職教養專家)

「如果《罪行》是審視犯罪者,《罪咎》就是審判了律師這職業。舉證之所在,敗訴之所在。辯護律師到底該站在受害人或加害人的立場?到底是為了正義伸張?還是個人的勝訴率?看完書,我很高興我不是律師,也求此生不要與律師交手。」
──張大魯(這些人那些事 網路廣播電台製作人)

「現實生活中遭遇的許多事,往往是沒有「唯一正解」的。縱使已備妥必要的工具、制定完善的規則,不見得一定能求出合理、公平的,可預期且符合正義的答案。我藉〈慶典〉中的一段話,來表達我閱畢本書後深刻且強烈的感觸:『我們一夕之間長大成人……事情再也不會是簡單的。』」
──冬陽(推理評論人)

「《罪咎》比起《罪行》充滿更多的人性情欲、貪婪、宰制的描述,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在正義女神面前,未必得到應有的罪罰。這本書可以讓國內讀者深思司法制度改革的可能!如果正義女神蒙著眼,就幫她拿下布巾,看清楚這個人性的世界。」
──吳宜臻律師(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理事長)

「也許沒有真正的惡人,只是誰都敵不過內心的軟弱。閱讀馮.席拉赫的書,我的感動是,在這個世界上的某個地方,曾經發生過這樣的真實。而我的感傷,也是這一切殘酷,竟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。」
──彭樹君(作家)

「《罪行》帶來的閱讀震撼歷歷在目,續集《罪咎》又衝擊著我們,驅使我們在閱讀中不時針對故事中法律、道德、人性、犯罪或懲罰面這些元素間的糾葛,掩卷陷入思考。《罪咎》中不少極短篇,雖然情節簡單,但是提供給讀者的反思空間,與那些長篇相較之下絲毫不遜色。」
──馮光遠(作家)

「繼《罪行》一書後,作者完成《罪咎》的十五個短篇故事,高潮迭起,引人入勝。每個故事述說不同社會背景、不同心理狀態的被告、被害人或相關人,在面對案件、面對責任和司法時的真實處境及人性反應。讀者可以從這些故事更了解司法的極限,當事人複雜的內心世界,及認定責任的困難。」
──林永頌律師

「當代的德國人,是最貼近『罪』的一群。天主教基督教的傳統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包袱,都迫使著她 / 他們必須想清楚道德與刑罰的疆界。新生的德國,是受到無罪推定的被告,但他 / 她不願保持緘默。因此德國的文學藝術電影創作者,屢屢不自覺的再現、重塑審判場景與畫面,閱讀大眾得以有幸見識天堂的極底層,理解了一念一步即墮入地獄的恐慌。當然有時,我們讀者也喜歡閒坐在上帝的門階,俯瞰人間的悲慘糾結,帶著一絲幸災樂禍的心情,像幼稚園孩童一樣,學習什麼是同情憐憫。這是相較於英美的犯罪與偵探小說,德國敘事更像驚悚片的原因。這本書像是虛擬的角色扮演電玩,可以讓人細細體會當一個刑案律師的複雜滋味。」
──丁文玲(文化評論人)
.罪咎價格比價
相關比價:、購物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佳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